彰女校訓第三十四期
志不立,天下無可成之事。人要成功必須要立志,俗語云:「有志者,事竟成。」王陽明先生曾說:「志不立,天下無可成之事。」又云:「立志而聖,則聖矣;立志而賢,則賢矣;志不立,如無舵之舟,無銜之馬。」孔子「十有五而志於學」,能有淵博的學識,並非偶然,乃是立志發憤圖強,苦學而成的。
高中生正值「志學之年」,立志就是要確立正確的人生方向,積極努力。在高中階段如果自己多用心,好好了解自己的興趣、能力與人格特質,並審慎思考將來要往哪裡走,愈早知道目標與努力的方向,人生的道路就會愈開闊,成功的機會將更高。
認識多元智慧、開展自我天賦
哈佛大學迦納教授(Howard Gardner)提出「多元智慧理論」(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),認為智力是由八種能力組成,包括:語言、音樂、邏輯數學、空間、肢體動作、人際、內省、自然觀察。此理論突破一般傳統智慧理論的基本假設─「人類的認知是一元化的,只要用單一、可量化的智慧就可適切地描述每一個個體」,多元智慧理論肯定了每一個人無窮的潛力與無限的可能。在「讓天賦自由(The Element,How Finding Your Passion Changes Everything)」一書中,作者肯.羅賓森(Ken Robinson)提出了「天命」的概念,指的是「擅長做的事」與「喜歡做的事」能夠相互結合的境界,天命就是個人天生資質與其熱情結合之處。
開展自我天賦必須善用個人優勢能力,也就是根據個人的興趣、能力與人格特質,找出與眾不同之處;不要盲目追趕自己沒有的能力,應充分發揮自己的強項,創造最高的價值。國際烘焙大師吳寶春是一個來自窮鄉僻壤的孩子,只有國中畢業,當兵之前認識的字不超過500個;為了讓母親過好日子,他立志成功。他經過多年的努力,專注在最鍾愛的烘焙業,藉由跨領域、持續的學習,終於成為享譽國際的麵包師傅。
生涯規劃最首要的就是認識自己,了解自己的興趣、能力與個人特質,目的就是從中找出自己的優勢能力並且善用它。就像吳寶春不需要口若懸河的能力,但是卻需要耐心與毅力來培養專業技術和開創新口味的創造力。行行出狀元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命,在自己熱愛且擅長的領域發展,透過終身學習、持續努力,往往容易締造較高的成就與達成自我實現。
《荀子‧勸學篇》云:「不積小流,無以成江海;騏驥一躍,不能十步;駑馬十駕,功在不舍;鍥而舍之,朽木不折;鍥而不捨,金石可縷。」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天賦優勢能力,端看自己如何駕馭,只要找出並發揮最擅長的領域,以用心的熱情、認真的態度、勇敢的嘗試、堅定的意志、持續的努力,個人成長的空間將無可限量。
永不放棄、作最好的自己
搖滾天團五月天主唱阿信曾說過:「13年來,我們有90%的時間是在失敗中度過。」,舞台前風光的背後,堆疊的是無數失敗的經驗。面對瞬息萬變的社會,人生的旅途難免經歷風雨,各種無可掌握的因素變化無常,必然會面臨種種挫折、失敗與煩惱。宏碁(Acer)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先生曾說:「真正的失敗是放棄,只要不放棄,再多的失敗都當經驗,作出一個累積。」英國首相邱吉爾(Winston Churchill)最後一次演講,是對牛津大學畢業生講話,他只說了一句:「Never never never give up!」(永不放棄),成為最簡短、最動人的畢業演說。
面對失敗與挫折,最重要的是了解這是生命的常態,勇敢面對並進一步思考每件事的正面意義,「歷事練心」能讓自己具備面對困境的動力與勇氣,提高對失敗的容忍度。在挫折當中,多學、多問、多充實自己的品德修養,勇往直前,才能逐漸走出困頓,並將它轉化為前進的養分。
每個人都有一些理想,其中一個理想應該會是「開展自我天賦、做最好的自己」。在彰化女中,得英才而教育之值得慶幸,讓每一個英才都能得到潛能的充分發展,開展自我天賦、做最好的自己,更是令人期待。
期盼彰女的學子們立志勤學、讓天賦多元發展、讓熱情自由奔放、讓態度盡情展現,作最好的自己、創造最高的人生價值。